EVM - 保险公司价值评估的实际应用
文章信息和共享选项
保险公司价值评估对于各利益相关者都非常重要,在保险市场日渐成熟的今天,保险公司的价值评估体系对公司的业绩和未来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介绍保险公司价值评估体系的背景和历史,并分析瑞士再保险EVM(economic value management)作为价值评估管理工具的演进与应用,指出价值评估和管理的目标不应仅限于满足监管要求及披露要求,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完善并总结出一套引领自身业务发展的价值评估考核体系。
从评估寿险公司的会计指标到价值指标
众所周知,了解寿险行业的业绩表现,对于保单持有人、投资者、公司管理者及监管机构都非常重要。那么,评估寿险公司业绩表现的有哪些常用指标呢?
- 每股账面价值(book value per share):账面价值是依照所采用的会计准则来评估的资产与负债之差;
- 市净率(P/B ratio): 反映市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比例和走势;
- 权益回报率(ROE):反映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关系,在公司层面,与市净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这些常用会计指标往往基于法定会计准则或通用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规定:
- 法定会计准则:注重衡量偿付能力问题,确保合约义务得到履行。以美国为例,法定准备金的假设比较保守,而且所有获取成本不能递延,因此法定准则下的当年利润并不能真实反映保险公司当年业务的优劣。
- 通用会计准则:注重反映创造收入的潜力,比法定会计准则更适合用于评估寿险公司的财务表现。以US GAAP为例,销售佣金在保单签发时按照递延获取成本(DAC)的方法资产化,并在保单有效期内逐步转化为费用,部分解决了新业务亏损的问题。另外,负债则根据“最佳估计”假设确定而不是使用保守假设。然而,其缺点是资产和负债衡量标准的差异可能导致通用会计准则下股东权益的显著波动
使用上述常用会计指标来衡量寿险公司的业绩存在着以下的争议,直到传统内含价值理论出现,才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价值指标与会计指标相比,可以更好地反映寿险公司所创造的长期经济价值,并可用于公司内部的业务决策、定价、业务监控和衡量业绩包括管理层薪酬等。内含价值报告对投资收益、风险贴现率、费用水平和发生率等敏感性分析对投资者来说很有价值;对不同时点内含价值的变动分析如承保经验偏差和投资经验偏差等,可以为管理层和投资者提供在此期间经营活动的参考信息。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内含价值的缺陷开始暴露,如使用固定的风险贴现率,以及没有考虑寿险保单中嵌入期权的价值等。进而产生了欧洲内含价值(EEV)和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MCEV)等概念。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用EEV 或MCEV 进行外部报告,特别在欧洲地区。但另一方面,某些外部投资者和分析师由于MCEV 数据不稳定而对其存在质疑。
对寿险行业,使用一致、透明而可靠的简单指标来展示公司的价值创造成果和盈利发展趋势是最为理想的。然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一个完美而全面的衡量工具来反映寿险业复杂的长期特性,并且为所有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对寿险公司来说最佳解决方案是继续推广将内含价值概念作为补充性财报工具,同时监控其他的财务指标,并形成一套自身的评估体系,本文介绍的EVM正是这样的一个案例。
以EVM为例谈价值评估的应用
EVM (economic value management) 是瑞士再保险集团在业务规划/定价/准备金和管理业务方向时所使用的整体经济评估指标和指导框架。EVM基于市场一致性的评估原则,用以衡量各类业务活动创造的价值,以支持价值创造背后的业务决策,包括各业务线内部及之间的组合管理。
- EVM的发展历程
关于EVM的细节,可参阅以下公开信息的链接:
http://www.swissre.com/investors/financial_information/?year=2015
- 为什么采用EVM?
▶ 能更精确地反应保险公司的经济价值状况
- 经济评估框架的外部需求日益提升(投资者、分析师)
- 监管和会计逐步转向SII, SST, IFRS等经济评估准则
- 在保险产品和保险市场越来越复杂的大环境下, 需要找到一个更加精准且有可比性的评估方法来测量经济价值
- 其他的经济评估方法或不适合保险公司(过于简单),或没有基于真正的经济准则
▶ 可应用于各业务线(包括寿险和非寿险)的统一的业绩评估指标
▶ 保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内部资本的竞争,需要考虑内部资本的合理分配
- EVM的应用
▶ 实施有效的资本配置,通过EVM进行衡量,以实现集团的财务目标。
▶ 将风险承担与价值创造联系起来
即在一个绩效周期内通过一个统一的框架来评估可控风险的承担和资本分配决策。在考虑风险偏好限制的同时,EVM可以跨业务线和产品线来比较经济效益,从而引导资本分配。
▶ 将承保和投资活动单独进行绩效评价
EVM的结果能够解答以下三个基本的问题:
- 承保业务自身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 投资业务能否在风险调整后创造经济价值
- 我们能否以此评估不同的承保和投资的机会
EVM可以分拆承保活动和投资活动:
- EVM与其他评估指标的关系
在EVM以外,瑞士再保险同时监测其他准则框架的发展,如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欧洲偿付能力II框架(solvency II),瑞士偿付能力测试体系(SST)等。
- US GAAP:瑞士再保险的EVM指标包含非会计准则下的财务计量。相比US GAAP,EVM指标的波动性更大,另外,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是否考虑资本成本以及对利润认定的时间。
- SST:EVM与SST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包括使用最优估计假设下的负债,使用无风险贴现率,以及市场一致的投资评估。但二者也存在很大的区别:EVM主要用于衡量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而SST主要衡量现存的资本以在出现风险时对保单持有人的保护。
- MCEV: EVM 和 MCEV 概念非常相似,而且可将EVM 转换为MCEV。两者均遵循市场一致性原则来评估资产和负债,资产价值按估值时可交易金额计算,保险负债通过构造复制性投资组合来(replicating portfolios)估值。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现金流贴现和计算资本成本的方法。EVM是瑞士再保险内部研发的方法,其概念的出现早于MCEV。
总结和建议
综上所述,EVM是瑞士再保险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和目的而开发的一套成熟的价值评估管理工具,并在其策略制定、资本分配、商业决策、绩效管理等方面坚持使用。
回想中国保险业价值评估实务近十多年来的发展,虽然一直使用的是传统内含价值,但其实际的计算方法一直随着会计制度及偿付能力要求而演变,适应会计制度和监管变化已成为常态:在2009年中国会计准则 (CGAAP)的实施以后,内含价值计算的现金流中所得税的计算逐步基于中国会计准则;2016年C-ROSS的实施,对内含价值计算的影响将更大,这是没有国际先例的创举。
在国内保险行业渐趋成熟,保险公司技术实力日臻完善的今天,对于成熟的保险集团/保险公司,价值评估和管理的目标不应仅为满足监管要求及上市要求;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评估体系,鼓励内部团队进行领先于业界的项目研究;尤其是如何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业务实际的价值评估方法,并且将其应用于公司的业绩考核。中国精算师协会目前领导的关于C-ROSS下内含价值的研究,预计将在2016年下半年实施,这正是各保险公司深化价值管理的契机:例如如何将风险与价值紧密结合,如何通过价值管理优化资本配置等。在此过程中,自行研发或借助外部力量如咨询公司或再保公司等,均是有效途径。其中,可借鉴国际经验,考虑再保险对保险公司财务的影响:通过再保险安排可以改善价值评估的结果,这与通过再保险改善偿付能力、平滑利润等措施一样,都是再保险影响保险公司财务指标的典型例子。
参考文献:
- Swiss Re Sigma: Insurance Research, 1/2012 Understanding profitability in life insurance
- Economic Value Management 2015
- Annual Report by Swiss ReApplication of Economic Capital, for SOA Annual Meeting, 16 October 2012, by Kathryn Hyland from Swiss Re
- Introduction to the EVM methodology, July 2013, from Swiss Re
-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 Value creation at Swiss Re
2016年7月